文理学院数学教研会:以思政融通,深化课堂育人实效

发布时间:2025-07-18浏览次数:610

    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,推动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,文理学院数学教研组于7月17举办了“数学课程思政融通研讨会”。本次研讨会以《高等数学》第一章内容为切入点,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教学,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思想觉悟。

一、聚焦第一章内容,探索思政融通路径

研讨会围绕《高等数学》第一章的核心内容展开讨论,包括函数的概念、函数的几种特性、反函数与复合函数、初等函数、极坐标、常用公式及常见函数图形等。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,分享了如何在知识传授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,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、逻辑思维和爱国情怀。

1.函数的概念与思政结合

杨志芳师以“函数关系”为例,引导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,并结合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实际案例(如高铁运行中的函数模型),强调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索精神。

2.函数的特性与人生哲理

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、奇偶性等特性时,王娇娇师巧妙类比人生成长的“单调递增”(不断进步)和“周期性波动”(挫折与调整),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,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。

3.极坐标与传统文化

在极坐标的教学中,杨志芳师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历法(如张衡的浑天仪)中的极坐标思想,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智慧,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。

4.函数图形与实际应用

通过分析常见函数图形(如抛物线、指数函数等),施怡佳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、生态保护等现实问题,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社会现象,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。

二、交流研讨,共促教学提升

在自由讨论环节,与会教师积极发言,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、挖掘思政案例、提升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大家一致认为,数学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,而是要在知识讲解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,实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育人效果。

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平台,也为我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学院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创新,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