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,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能力,文理学院数学教研室举办了以“赋能课程教学的AI工具学习”为主题的数学研讨会。
一、研讨会背景与意义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,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。AI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,也为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工具。为适应这一趋势,学校选派数学学科带头人杨志芳老师参加了“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——理念、思路与工具”高级研修班。杨老师学成归来后,第一时间将所学内容整理成系统的培训材料,并通过此次研讨会与全校数学教师分享,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AI工具,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。
本次研讨会的学习目标明确,主要包括:
1、阐释智慧课程的内涵,辨析与传统在线课程的异同;
2、准确列举课程构成的5大基本要素;
3、能借助AI工具开展针对性的建设和迭代,能用4种方式快速充实题库资源;
4、能列举不少于5种通用大模型、智能体和超星课程平台自带AI工具集,并对其中3种产生浓厚兴趣;
5、能对课程专属AI助教进行4种训练;
6、认可智慧课程是适应数智时代教学的重要载体,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建设。
二、研讨会主要内容
1、智慧课程的内涵与特点
智慧课程不仅仅是将传统课程内容数字化,而是通过AI技术的深度融入,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、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推荐以及教学效果的精准评估。智慧课程的核心在于“智慧”,即通过数据驱动和算法优化,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高效、便捷的学习体验。
杨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对比,展示了智慧课程在互动性、自适应性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。她强调,智慧课程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,教师应积极拥抱这一变化,主动学习和运用相关技术。
2、课程构成的五大基本要素
在讲解智慧课程的基础上,杨老师进一步剖析了课程构成的五大基本要素: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活动、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。她指出,这五大要素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框架,无论是传统课程还是智慧课程,都需要围绕这些要素展开。然而,在智慧课程中,这些要素的实现方式更加灵活和智能化。例如,教学目标可以通过AI工具动态调整,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化推送,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虚拟助教增强互动性。
3、AI工具在课程建设与迭代中的应用
研讨会的重点内容之一是AI工具的实际应用。AI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快速生成和优化教学资源,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生成习题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以优化教学策略。
在题库资源建设方面,杨老师分享了四种快速充实题库的方法:
利用通用大模型生成题目:例如通过ChatGPT、文心一言等工具,输入知识点关键词即可自动生成相关题目。
智能体辅助题目设计:部分AI工具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,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。
超星平台AI工具集:超星学习通平台内置的AI工具可以直接调用,快速生成选择题、填空题等。
网络资源智能抓取与整合:通过AI工具从公开的教学资源库中抓取题目,并进行智能去重和分类。
4. 通用大模型与智能体介绍
杨老师还列举了目前主流的通用大模型和智能体,包括ChatGPT、文心一言、讯飞星火、通义千问和Gemini等。她重点介绍了其中三种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场景:
ChatGPT:适用于生成教学案例、设计互动问题,甚至模拟学生提问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答疑内容。
文心一言:在中文语境下表现优异,特别适合生成与高职数学相关的题目和解析。
超星平台AI工具集:与课程平台深度集成,可以直接用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学生学情分析。
三、研讨会的互动与反响
在研讨会的互动环节,与会教师积极提问,就AI工具的具体操作、数据隐私保护以及与传统教学的融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杨老师一一解答,并现场演示了部分AI工具的使用方法。教师们表示,通过此次研讨会,她们对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也激发了探索智慧课程的热情。
本次“赋能课程教学的AI工具学习”研讨会圆满落幕,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智慧课程的建设任重道远,但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,AI技术必将为高职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,推动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加大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,为打造高水平、智能化的数学课程体系而不懈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