夯实基础,启智润心:数学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​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浏览次数:610

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《高等数学》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,近日,我院数学公共课教研室在融德楼A302会议室成功召开了以第一章:函数、极限与连续为主题的集体备课研讨会。本次备课会旨在集思广益,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,并深入挖掘该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实现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


 

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杨志芳主持,全体承担《高等数学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。

在专业知识研讨环节,王娇娇老师首先就第一章的教学重点、难点进行了系统梳理。她提出,本章是学生步入高等数学殿堂的“敲门砖”,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完成从“变量数学”到“极限思维”的跨越。与会教师围绕“如何直观阐释ε-δ语言”、“如何处理极限计算中的典型错误”、“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连续性的本质”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,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案例与技巧,如通过图形动画演示极限过程,结合生活实例理解连续性等,形成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教学共识。

本次备课会的亮点在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与融合设计。刘永强老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,数学课程不仅是工具和逻辑的传授,更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育的沃土。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了本章节可融入的思政切入点:

1函数关系规则意识与全局观念 通过讲解函数定义中的映射关系,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个体与集体、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依存、遵循规则的的重要性,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系统思维。

2极限思想量变与质变规律 阐释极限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生动数学体现,引导学生理解追求真理、成就事业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,不能一蹴而就。

3无穷小谦虚品格 以无穷小虽小但不为零的特性,类比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,教育学生既要看到自身的价值,也要保持谦逊好学、见贤思齐的态度。

4连续性发展的稳健与和谐 通过函数连续性与间断点的对比,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个人成长也应注重持续、协调、健康发展,避免断点突变

与会教师一致认为,将这些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,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升其哲学思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,使冰冷的数学符号焕发出育人的温度。

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强调,集体备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,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。他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备课会为起点,持续深化教学研究,将研讨成果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,为学生上好既有数学味又有思政味的高等数学课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。

本次集体备课会气氛热烈,内容充实,不仅统一了教学步调,解决了教学疑难,更在课程思政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,为新学期《高等数学》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