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养目标
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、创新意识,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现代金融服务业,能够从事一线柜面业务处理、银行信贷业务处理、电话咨询服务、金融数据录入、理财方案设计、厅堂业务引导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。
课程设置
专业基础课程(专业群平台课程)依据学科知识体系与认知规律设置,构建专业能力基础支撑体系,注重团队协作、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,共开设十一门课程,包括经济学基础、金融学基础(A)、证券投资学基础、会计基础与实务、经济法、人工智能概论、金融职业技能、金融科技概论、财商素养、保险基础(A)、商务礼仪(金融服务)。
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、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,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,开设银行信贷实务、金融大数据处理、银行会计实务、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、证券投资实务、金融风险与合规、金融服务营销、个人理财等八门课程。
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开设金融岗位认知实训、银行基本技能实训、金融营销与运营实训、金融服务与管理综合技能实训、岗位实习等实训课程,同时以实习实训课为载体开展劳动精神、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专题教育,不少于16学时。
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课程,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延展课程,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务、房地产金融实务、国际金融、经济金融指标解读等课程。
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主要包括实验、实习实训、毕业设计、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。实训是在校内外进行金融从业人员服务礼仪实训、金融机构柜面业务操作实训、金融服务营销技巧训练、个人理财规划方案设计、金融数据处理等实训,包括单项技能实训、综合能力实训、生产性实训等。学院与多家金融机构及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,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专业群内共享,为学生进行校外毕业岗位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。
就业方向
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金融行业服务类岗位,包括一线柜员岗、客户经理岗、电话客服岗、金融数据录入岗、主要岗位(群)或技术领域理财经理岗、大堂经理岗等。也可以从事企业设置的金融服务相关岗位,例如投融资管理、客户信用管理、供应链金融服务岗等。